当前位置: 首页 >> 分析
天天快资讯丨院士工作站,以“智高点”抢占制高点
来源:数字经济学会     时间:2023-04-21 19:39:47

回想20年前,萧山“工业冲千亿、宝马赠英雄”,一时名动天下,那是何等的豪情;谁能料想,20年后的今天,萧山单单一家企业,就豪言“力争在‘十四五’末把公司打造成千亿总部集团”。


(资料图片)

东南网架

这些年,“创新”成为一个热词。在萧山,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氛围的日趋浓厚。而放出这一豪言的浙江东南网架集团有限公司,之所以有着这样的自信,正是多年来坚持创新驱动的结果。

2022年11月,浙江省公布“首批重点支持的院士工作站”,全省共16家,杭州市5家,东南网架院士工作站名列其中。

日前,由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孙雍容带队的调研组走进东南网架,希望从东南网架的创新实践中,找到杭州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经验密码。

为企业注入“智力引擎”

走进东南网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绿色低碳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基地等创新平台“一应俱全”,成为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在这些平台之中,全国首家钢结构行业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更是熠熠生辉。

东南网架企业展示墙

东南网架院士工作站建于2010年10月,在站院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石麟。不过双方的最初结缘,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

彼时,网架、钢结构还是建筑领域里的一股新生力量,东南网架也不过是一家建企不久的乡镇企业。如何当好“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

1985年,东南网架找到了刚刚到浙江大学担任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的董石麟。一个在空间结构工程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一个可以将理论进行转化落地,双方“一拍即合”。

“从一开始,我们之间的合作就是为了去解决一个个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往往等到事后复盘才意识到,每一次问题的解决就是一种创新、一种提升,帮助我们在下一个工程中做得更好。”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周观根坦言。

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钢结构迎来发展的春天,东南网架与董石麟及其团队的合作也更加密切,“智高点”的作用日益显现。

1999年,东南网架承接了河南鸭河口电厂干煤棚网壳工程。该工程是当时亚洲跨度最大的三心圆柱面干煤棚网壳结构,施工难度非常大。“最开始一筹莫展,后来我们一方面大量查阅国外类似工程资料,一方面及时向董石麟院士、罗尧治教授求助,最终我们合作研发‘折叠展开式’整体提升施工技术,成功完成了该工程。”周观根回忆道。

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创新技术。双方的合作细水长流,建立院士工作站也成为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大莲花)

2022年,钱江南岸“大小莲花”完美绽开,作为建设方的东南网架,也得到了院士工作站的“智力加持”。东南网架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游桂模博士对此印象深刻:“在建造‘小莲花(杭州奥体网球中心)’时,我们遇到了不少技术问题,是董院士和他的团队在关键节点给我们指方向、想办法,帮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大大减少了企业在工程上的试错成本。”

双方的合作行稳致远。有意思的是,一路走来,董石麟从大学教授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而东南网架也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发展为年产值500多亿元的国内钢结构行业塔尖企业,双方的紧密合作、互相成就,促成了这一切“质”的改变。

企业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院士工作站是我们企业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东南网架“领头人”郭明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高举这面旗帜,就能引进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搭建高层次的创新平台,集聚更多的创新要素,引领我们走向产业的前沿阵地。”

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项目院士专家测评

除了1位在站院士,东南网架院士工作站还有其他7位合作院士“入驻”,均在不同领域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近5年来,在院士工作站指导下,公司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申请专利190余项。2020年,由院士团队成员、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罗尧治教授和董石麟院士领衔,东南网架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的“现代空间结构体系创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更是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填补了浙江省的空白。

院士工作站成果成功应用于公司承建的各项国家重大科学装置和“高、精、尖”重点工程,如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地下 700 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世界首创的钢结构悬挑端开合屋盖杭州奥体网球中心、亚运三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

对东南网架而言,院士工作站带来的甜头是实实在在的。不仅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性难题,更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引领企业自主创新的方向,使企业的创新更具战略性、前瞻性和系统性,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如今,我们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早在2004年,东南网架就联合多家单位开展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开启了装配式建筑成套技术研发和应用,并于2014年成功申报了浙江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研究内容与“低碳”的概念不谋而合。这一研究方向,正是院士团队在当年为企业提出的建议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罗尧治教授与东南网架联合培养在站博士后

与此同时,院士工作站还成为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纽带,助力企业人才梯队的搭建,为企业培养起新一代科研带头人,统筹起企业内部的各种创新资源,由点到面,协同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使企业人才体系最大程度发挥出了“体系力量”。

说到“院士”二字,一般的人总会有距离感,但在东南网架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各个创新平台的技术人员不需要集团技术中心的“牵线”,就可以与院士团队随时开启“私聊”模式,并与其他创新平台相互协作。这种紧密的联系,也让工程中的突发状况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迎刃而解。

伴随不断浓厚的创新氛围,去年11月,东南网架成立东南创新学校,着重打造人才培育高地,为更好地“传承”与“创新”、为企业永续发展、打造百年企业奠定扎实的创新基础。

多年来,以院士工作站为示范引领,东南网架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健康发展”“数智发展”四大发展理念指引下,企业始终保持着高质量的稳健发展态势,即使在疫情的这几年,企业一直保持20%以上的产值增长。

就在今年1月,省科技厅发布2022年度浙江省科技领军企业名单,东南网架再次成为首批入选的建筑业企业。在创新之路上,东南网架步履铿锵。

“东南网架对人才、科技创新的重视,是企业的榜样。我们希望东南网架院士工作站的案例可以为更多企业所借鉴,有更多的萧山企业来建设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以及博士创新站。助力更多企业实现产学研联合攻关,更多科技成果在萧山得到转化,让科技工作者在萧山创新创业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区科协主席许益飞说。

近年来,区科协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创新站建设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企业和院士专家巧搭桥梁,加快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我区共有院士工作站13家、专家工作站13家、博士创新站18家,院士专家团队核心技术人员130余人进驻萧山,为我区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