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分析
竹编龙游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时间:2023-05-26 11:47:16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浙江衢州5月2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 魏其濛 孙庆玲)一手用磨砂片按住劈好的篾丝,一手将篾丝反复抽拉,先穿过剑门刀,保证竹篾宽度一致,然后刮青,再过圆刀,如此反复几次,一根竹篾就能有绸缎般的光泽和丝滑。这时,竹编师傅们就能上手疏编了,插、穿、削、锁、钉、扎、套……篾丝上下翻飞,一件件精巧的竹编制品渐渐成型。

竹编制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摄

70岁的竹编手艺人徐明光如今每天都在和竹子打交道,从他手里诞生的竹篮、屏风、灯罩等物件往往供不应求。这位从13岁就开始学竹编的老篾匠手里的活计蕴藏着祖祖辈辈的经验和智慧。


(相关资料图)

龙游县是著名的“中国竹子之乡”,竹林面积超40万亩。在徐明光儿时,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竹编的手艺,但是随着工业发展,塑料制品逐渐替代了竹编制品,篾匠行业开始衰落,老手艺人慢慢都退出了竹编行业,到徐明光40岁时,他也坚持不住,迫于生计,转行去当了货车司机。

直至2019年,事情才有了转机。近些年,龙游溪口未来乡村立足龙南片区40万亩竹海的生态资源,以“乡愁+创业”为特色场景,线上线下融合培育“老街+美食”“老街+民艺”,发展“乡愁经济”,吸引了不少年轻创客的回归。

1988年出生的姜鹏就是其中之一。大学毕业后,他在杭州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担任视觉总监。当时,中国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到姜鹏回村时的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了26.1万亿元,是2013年的2.5倍。他觉得用电商去赋能乡村产业是个不错的主意。

然而刚回乡创业的前两年时间,姜鹏的事业发展得并不顺利,如今再回顾当年失败的经历时,他将原因归咎于:溪口几乎没有电商氛围、创业缺少经验、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等。

不断总结、不断调整,又赶上了未来乡村建设的东风,后来,姜鹏借势发起了“一盒故乡”项目,将“乡愁经济”经营得风生水起。

衢州市龙游县溪口镇未来社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摄

“我们有一个口号叫‘创客回归,乡村共富’,对传统手艺进行再开发、再设计,做出有特色的乡村产业,就能让更多的手艺人和农户加入我们的平台来,增收致富。”针对传统的竹编手艺,姜鹏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对手艺进行再开发、再设计,再邀请徐明光这样的老手艺人加入,通过“大师带导师,导师带工匠,工匠带农民”的传帮带模式,以“前店后坊”的方式生产、售卖竹编制品。

如今,已有170多户笋农和29名竹编师傅与姜鹏团队合作,去年,“一盒故乡”仅竹产品销售额就达1200万元。

姜鹏戏称自己是“啃老族”——“啃”了老天爷的资源,把竹子进行产品化、品牌化;“啃”了老建筑,把村子里的一些古建筑进行了文创化的改造,变成展厅,吸引了很多人的打卡;“啃”了老手艺,将传统手艺恰如其分地融入了现代生活。

他时常庆幸自己当年的选择和坚持。这些年,他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创客返乡,不仅让溪口的美食、手工艺品远近闻名,也让村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如今,更多的青年创客和老手艺人在时代的十字路口交汇,少数人的选择渐渐成了多数。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