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受台风“杜苏芮”等不利因素共同影响,海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局地特大暴雨,不少地方受灾。京津冀地区曾多次发出暴雨红色预警,关闭景区,提醒市民非必要不外出。有人暴雨初期在社交平台上发出北京关闭景区是否“小题大做”的质疑,还有人对启用蓄滞洪区不解。其实,汛期关闭景区、启用蓄滞洪区都是经过气象、水利部门专家研判后采取的科学避险举措,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绝非小题大做。
从本轮暴雨海河流域降水量来看,启用蓄滞洪区势在必行。从7月28日至8月1日11时,流域面平均降雨量达129毫米,降水总量超400亿立方米。400亿立方米有多大?中国库容量最大的水库是长江流域的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这波降水已经超过了三峡水库的总库容。
海河流域年均降水量远不及长江流域,新中国成立后虽重视水利修建了大量大中小水库,但也没有能拦住如此极端的降水。本轮降雨为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排位第一的降雨量。洪水来临后,水利部门精细调度水库拦洪削峰,减轻下游防洪压力,海河流域155座大中型水库已全部投入防洪。
水库和蓄滞洪区都是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蓄滞洪区是河堤外临时贮存洪水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多为历史上江河洪水曾淹没过的场所。洪水过大时启用蓄滞洪区,分蓄洪水、削减洪峰,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是全球防洪实践中能够降低洪水危害的科学有效方法。
《国家蓄滞洪区修订名录》(2010)显示,中国一共设置了98处国家蓄滞洪区,其中海河流域28处。此轮暴雨洪水,海河流域已陆续启用8处蓄滞洪区。截至8月3日,河北省共转移群众超过120万人,其中蓄滞洪区转移超过85万人。回看历史数据,1950年至2021年,98处国家蓄滞洪区中有66处蓄滞洪区共启用424次,累计蓄滞洪量1400多亿立方米。
从历史上的防汛抗洪经验看,降雨减弱不代表危险远离,暴雨之后,公众依然需要关注气象预警,及时疏散避险。
一方面,地质灾害具有滞后性,雨后山区道路沿线易发生落石,土体久泡后可能出现滑坡和地陷。尤其是累计雨量较大的北京西部、北部和河北西部等地,目前仍处于地质灾害危险期,未来两三周内,公众需尽量减少进入山区,远离地质灾害隐患点。
另一方面,水从山区流入平原,低洼地带洪水风险仍然很高。1963年8月海河流域也曾发生罕见的特大暴雨。暴雨结束后,下游河道水位直到雨停后两天才达到最高点、雨停7天至12天后水流才回归河道,平原洼地的积水直到9月才基本消退,下游的天津和洪水抗争了一个月。当前,超过400亿立方米的惊人雨量汇成洪水冲出山区流入平原后,势必造成严重威胁,必须启用蓄滞洪区。而启用蓄滞洪区需要事先做好区内人员转移工作,应撤尽撤、应撤必撤。
从长远发展考虑,我国防灾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蓄滞洪区为例,可以考虑增加兼具蓄滞洪区功能的湿地公园建设,严禁在干涸河床上兴建房屋,同时对被启用的蓄滞洪区依法依规做好补偿工作,帮助蓄滞洪区居民灾后重建,退水后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洪水无情人有情,防灾减灾需要科学施策,也需要齐心协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惠敏)
上一篇:文商旅创新发展论坛在厦门举办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