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分析
莆田:“船”承非遗 祈福迎祥
来源:东南网     时间:2023-06-27 10:45:23


(资料图片)

22日是端午佳节,莆田城厢区灵川镇东进村东汾五帝祖庙广场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非遗民俗文化活动——“送王船”正在这里火热举行。

送王船也称烧王船、祭王船等,是我国沿海先民在明代创造的抚慰、祭祀海难遇难者的仪式,包括糊船、祭船、化船等,寄托了人们祛邪、避灾、祈福、平安等诸多美好愿望。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该习俗逐渐传播到东南亚地区,是中华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与交融的生动例证。送王船习俗于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12月被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天傍晚,在淅淅沥沥的雨中,一艘高大精美的双帆纸扎王船被抬到庙埕中央,古老神秘的送王船祭祀仪式就此开始。只见王船船头处绘有上古图腾“龙虎瑞兽”,霸气的兽头上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威视前方。船上扎有戏台、吹鼓楼、兵将、神像等,巍峨壮观,搭贴精巧,造型逼真。王船两侧还画着波浪和鱼、虾、蟹等图案,栩栩如生。

仪式最后,众人高声吆喝着,大锣开道,长号轰鸣,铳枪齐放,竖立着“代天巡狩”和“钦命瘟部司”双帆的王船被抬到贡银堆上点燃,多只小纸船也陆陆续续地被投入火堆中焚化,整个送王船习俗达到了高潮。霎时间,火光冲天,烈焰飞腾,方圆几里内都能看得见。

糊船即纸扎,是送王船习俗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糊的王船分为龙舟和凤船。早在5月中旬,51岁的东汾林氏纸扎传承人林庆森便带着家人和徒弟开始制作王船。王船主船长二丈八尺,宽七尺,桅高二丈四尺,以杉木竹为骨架,用白纸做底,加手工色纸裱制,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才完成。“王船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全是细碎的手工活,需要耐住性子沉下心来做。”林庆森说。

林庆森的祖上林朝高是东汾林氏纸扎创始人,这门手艺迄今已传承了六代。颇有绘画天赋的林庆森,自幼受家庭氛围熏陶,对纸扎工艺情有独钟,加上个性沉稳,四个兄弟中只有他坚持了下来,成为职业纸扎手艺人。出众的纸扎工艺让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纸扎达人”,吸引来不少同行拜访学习。2014年,林庆森的纸扎作坊被授予“闽台送王船习俗传习所”称号。

始建于唐代的东汾五帝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供奉黄帝、赤帝等五帝远近闻名,在闽台两地享有盛名。村民们每年端午节这天烧化龙舟,既敬谢五帝也为驱邪避灾。

五帝庙内至今仍珍藏着5幅关于送王船习俗的明清古画,其上详细描绘了当时东进村送王船习俗以及当时民众的文化生活、交通、建筑等。林庆森透露,王船便是依照清代画作《五帝显圣抗海御寇》《五帝回鸾民众欢庆图》中的龙船样式制作的,其制作工艺已历经四五百年,集剪纸、贴花、画图、造型等于一体。

如今,东汾送王船习俗早已不再是一项简单的民俗活动,也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进两岸民众交流沟通、推动乡村和谐发展的重要文化载体,被赋予了更多时代内涵和价值。(记者 陈盛钟)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