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我们日常使用很频繁的成语之一。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城门著了火,人们用护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鱼受连累而死,比喻无辜受连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今天我们会给出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解释仅供参考。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则成语有人认为出自《全北齐文.为东魏檄梁文》,这里面有一个影响了中国历史政走向的大背景。这便是叛东魏降南梁自封宇宙大将军史上第一人的侯景,针对有名的梁武帝萧衍发动得太清之难。
侯景乃是鲜卑族,此人天生长短脚并不擅长武艺,却剽悍好武有谋略,被选为怀朔镇兵士。六镇起义,趁势建功立业,投靠大将军尔朱荣,从平葛荣起义,拜定州刺史。后来,归顺东魏权臣高欢,拜吏部尚书,迁河南尹。拥有十万军队。侯景对待士兵非常严苛残酷,立下不少战功。高欢识人无数,知道这小子反复无常,但强敌宇文泰让他寝食难安,用人之际也就忍了!高欢临终前专门将儿子高澄叫到跟前,说侯景有反骨不可不提防。
侯景之乱
侯景拥兵自重也很看不起高澄,高澄一上台后矛盾公开化,在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立马背叛东魏,先是投降西魏。西魏宇文泰一眼就看出这小子不是好东西,对他心怀戒备。不得已,侯景又于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靠南朝梁。梁武帝萧衍历史上文治武功,但此时垂垂老矣,即使是梁朝许多大臣都坚持说侯景反复无常,不能接受他的投降,得罪友好的东魏,可八十四岁的梁武帝,却迷信地认为这是上天助他北伐成功的吉兆,他不顾一切接受了侯景投降,给了他很高的待遇封他为河南王大将军。
宇文泰
而就在这一年,梁武帝雄心壮志派萧渊明率精锐梁军讨伐扯破脸皮的东魏。大军高歌猛进,一直杀到重镇彭城!不想高澄老谋深算用诱敌之计,先佯败,引诱萧渊明深入追击,进入包围圈关门打狗以伏兵夹击,梁军大败,伤亡逃走的有几万人,主帅萧渊明也被活捉。
梁武帝
大胜之后,东魏军有位大文胆直接给南梁写了一篇痛斥侵略行径破坏友好关系的檄文,这便是开头说的那一篇。文中说:“东魏皇帝和大丞相有心平息战争,所以多年和你南朝通和。乱臣贼子侯景生了背逆之心,先投靠西魏,又说尽好话投靠梁朝,企图容身。而你们梁朝君臣,竟然幸灾乐祸,忘了道义,连结奸人,断绝了与邻邦的友好关系。侯景这样的卑鄙小人反复无常,一有机会一定还会兴风作浪。原文道:但恐楚国亡援,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耳。
怕只怕楚国的猴子逃亡,灾祸延及林中树木,城门失火,连累池中鱼儿遭殃,最后,文中对南梁做出神预言:将来恐怕会无辜地使长江淮河流域、荆州扬州一带的官员百姓遭受战争之苦。……你们就等着爆雷吧!
旧时王谢堂前燕
不久,果被东魏这位神人一一言中,南梁给他地、给他官爵、好吃好喝伺候,但侯景依然不满足,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南梁国内矛盾重重,几十万大军竟然被侯景 万人左右的人马杀得落花流水,549年竟然攻占梁朝重兵把守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囚禁起来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
进入建康后,侯景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多少年前为躲避战火晋朝衣冠南渡的士族大家,这次在建康被一网打尽,城里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百姓也惨遭屠戮,一语成谶。
所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背后原本是一个无比悲痛的历史事大件!
但令我们不解的是,几十年,南北朝动乱平息,大唐承前启后建立起来!唐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欧阳询与裴矩、赵弘智、袁朗等十余人于武德七年(624年)编纂而成的一部综合性类书籍《艺文类聚》,该作品也我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存了中国唐代以前丰富的文献资料,其中记载了另外一个版本的“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的故事,
欧阳询
听起来相当离奇,说旧讲,“池中鱼,人姓名,居近城,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中鱼烧死。”池就是说中鱼是人名,因为住在近城的城门口,城门失火,延烧到了他家,池中鱼也烧死了。后人将“池中鱼”缩略为“池鱼”,甚至连北宋官修的大型韵书《广韵》 也明文凿凿地说:池,水沼也,古代有个姓池名仲鱼的人,城门失火不幸被烧死。
宋朝《太平广记》也说援引东汉应劭 《风俗通》载:“司门尉姓池名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 ”就是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池鱼不是水池里的鱼,竟然只是一个人的名字似乎也是有凭有据!或许是写檄文的那位老哥知识储备不够,讲名字理解成了 “池里的鱼”,故而一错再错流传到今天?